米芾长子米友仁行书尺牍《动止持福帖》

名家书法 米芾

米友仁动止持福帖》,纸本,33.1×59.6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动止持福帖》又称《至性帖》,行书尺牍十五行,蓑衣裱,因经割裂而或有缺字所以文句有不甚通顺处。帖后有元人何谦光跋,称之为“笔底龙蛇飞动,纨素间虽颜筋柳骨未有能出其右者。”虽系赞美之辞而实不得要领,反不如《书史会要》所评:“作斜弩之笔,一字皆成横欹之势。”笔法颇类其父,注重结态造势,以险求夷,欹侧生姿。但也有自己的特点,较之老米书笔笔压纸、笔笔离纸的沉着痛快,小米书没有那般笔势凌厉,而是笔画柔和,结体收敛,显得有些紧迫、局促。


    鉴藏印记:元代“郭氏秘玩之印”(朱文)、“审定真迹”(朱文),明代“孙琦之印”、“翰墨林书画章”(朱文)等。 历代著录:《式古堂书画汇考》、《大观录》。


米芾长子米友仁行书尺牍《动止持福帖》


释文:


    友仁皇恐顿首再拜,宗丞学士至性坐右。即日伏惟节抑顺变序之迁,动止持福,不胜驰情之深。自承庐同封茔次,既未经百日,义不敢遣人上问。忽承来过张罗之苍,复奉手况,具审即。远在郊外。友仁例不讲人事,无由诣见,伏纸弟深思跂而已。谨奉手启上复。不宣。友仁皇恐顿首再拜,宗丞学士至性坐右。


米芾

米芾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芈,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2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评论

欢迎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