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书法中楷《大唐回元观钟楼铭》

名家书法 柳公权

柳公权书法中楷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石横置,1986年11月出土于西安市和平门外。长124厘米、宽60厘米、厚18厘米,青石质。碑题为“大唐迴元观钟楼铭并序”,令狐楚撰文。铭文共41行,满行20字,共761字,唐开成元年(836)4月20日立,邵建和刻字。


柳公权书法中楷《大唐回元观钟楼铭》


根据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唐长安城遗址所获资料,碑的出土地点应是长安城东市的位置,而史载迴元观所在的亲仁坊,应在距此约一公里以外的西南方。从同时出土的物品看,石碑是为道观所立,而经幢却是佛寺物品。据《两京城坊考》记载,在唐大历六年(771)曾在这里修建僧房佛舍,可知此亦为资圣寺遗址。至于什么时候,又是什么原因,使原在迴元观的石碑,搬到了东市的资圣寺,则是一个难解之谜。

柳公权书法中楷《大唐回元观钟楼铭》

《回元观钟楼铭》碑是柳公权58岁时所书,也是现存柳碑中最完整的。此碑风神烁烁,一笔不苟,其用笔重骨力,以方笔为主,辅以圆笔,劲利清健。其结构往往错位中求变化,比如左右结构的字“蹲”、“钟”、“楼”等将左边偏旁往上挪,形成左短右长的结字法,在不平衡中求韵趣。


柳公权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柳公权二十九岁时状元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夏州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获赠太子太师。

►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评论

欢迎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