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61岁临王羲之法帖册

名家书法 祝允明

明贤翰墨:祝允明王羲之法帖,明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书法自唐以后,基本上就是一直围绕在复古与创新的议题,大体的笔法在晋唐即已完备,即使宋元稍有扩充,也是少数。因此,祝允明早年在长辈指导下所临习的晋唐帖,让他可以完全掌握中国书法最核心的笔法。


祝允明61岁临王羲之法帖册

祝允明61岁临王羲之法帖册

祝允明61岁临王羲之法帖册

祝允明61岁临王羲之法帖册

知道长不孤。得散力疾重而尔。进退甚令人忧念。迟信还知问。妇安和。妇故嬴疾。忧之憔心。余亦诸患。君昨示。欲见穆生叙赞。令欲默语兴废之格。粗当(缺一书字)尔不。玄度好佳。君谓何似。江生佳。须大活以始见之。此人上萧索可叹。


祝允明61岁临王羲之法帖册

知道长不孤。得散力疾重而尔。进退甚令人忧念。迟信还知问。妇安和。妇故嬴疾。忧之憔心。余亦诸患。君昨示。欲见穆生叙赞。令欲默语兴废之格。粗当(缺一书字)尔不。玄度好佳。君谓何似。江生佳。须大活以始见之。此人上萧索可叹。

祝允明61岁临王羲之法帖册

正德庚辰八月廿八日,长洲祝允明识。

祝允明

祝允明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甚至其子祝续也在前一科中进士,于是祝允明绝了科举念头,以举人选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祝枝山的狂草,骨力弱于旭、素,但在宋人影响下,又自成一格”。其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

►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评论

欢迎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