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宋刻旧拓本

名家书法 王献之

王献之传世小楷名作欣赏《洛神赋十三行》宋刻旧拓剪裱本


从楷书的发展历史来看,《洛神赋十三行》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可以说,它既是晋楷的终结,又开唐楷的先河。如果把钟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和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作一比较的话,可见短短200年,书法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奇。《洛神赋十三行》创新意识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没有钟繇的古拙和质朴。羲之虽继承了钟繇的古意又参以晋人的潇洒流美,但仍不如献之的秀逸妍媚。同时它在笔法上的外拓,丰富了原有的内厣之法,为唐时的颜真卿、柳公权等开辟了道路。王献之“劝父改体”,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是合理的,我们不能依从一些维护封建道德礼教的人而责之。


东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旧拓本上海博物馆藏)


王献之

王献之

王献之(公元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得到宰相谢安赏识,历任本州主簿、秘书郎、司徒左长史、吴兴太守,累迁中书令等职,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他先后迎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妻,嫁女于太子司马德宗(晋安帝)。太元十一年(386年),病逝,时年四十三岁。安帝时获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为“宪”。

►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评论

欢迎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