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法《袁生帖》摹本

名家书法 王羲之

袁生帖》为唐摹本,硬黄纸。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十《右军书记》著录九十七字。此摹本草书三行二十五字,是著录全文的四分之一(详见本志《书迹目录》)。至宋入宣和御府,《宣和书谱》著录。


  《袁生帖》摹本钤有‘政和’、‘宣和’、双龙等印多方。泥金书标签‘王羲之袁生帖’出自宋徽宗之手。帖后有明文徵明、民国褚德彝题跋。明时藏吴兴严震直家,散失后由沈维时购得, 转藏华中甫,并抚刻于《真赏斋帖》中,后入清内府。纸污暗,不为人重。《袁生帖》大约在一九二五年左右流入日本,为京都藤井有邻馆所藏。一九四二年收入《有邻大观》,但无人注意。直至一九九二年藤井精品展,才被认识,成为日本据有的第四件王羲之唐摹墨迹(其他三件是:《丧乱》、《孔侍中》、《妹至》),被视为国宝。

王羲之书法《袁生帖》摹本

【释文】(産婦兒萬留之月盡遣,甚慰心。)得袁、二謝書,具為慰。袁生暫至都,已還未?此生至到之懷,吾所(盡)也。(弟預須遇之,大事得其書,無已已。二謝云:秋末必來。計日遲望,萬羸,不知必俱不?知弟往別停幾日,決其共為樂也。尋分旦與江姚女和別,殊當不可言也。)

王羲之书法《袁生帖》摹本

王羲之

王羲之

书圣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代表作有《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7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评论

欢迎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