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草书平安帖

名家书法 王羲之

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又名《告姜道帖》,为绢本,最早见于《宣和书谱》著录,当时共有九行,后被一分为二,嘉德秋拍亮相的为前半部,纵24.5厘米,横13.8厘米,四行,四十一字。《平安帖》上并没有作者的名款,但历史上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王羲之所书。延展开这幅草书帖,41个字的周围盖满了几十方收藏鉴赏印章,可见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屡次易主。乾隆帝盛誉该帖“可亚时晴”,媲美“三希堂”瑰宝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民间流传王羲之高古摹本无出其右。


前隔水旧书签: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平安帖 黄绢隔水乾隆题:十二月六日。告姜道等。岁忽终。感叹情深。念汝不可徃。得去十月书。知姜等平安。眷故不平。复悬心。顷异寒。 庚戌清和月释文。御笔。


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草书平安帖


《宣和书谱》中记录的王羲之帖被分为行书和草书两类。两类中都有叫《平安帖》的,现藏于台北故宫的《行书平安帖》为纸本,与绢本《草书平安帖》内容完全不同,只不过“同名同姓”而已。而在《绛帖》中,《告姜道帖》是9行,74字;此次现身的绢本草书《平安帖》保存了它的前4行计41个字,绢地极古,墨色浓黑。与《绛帖》所载比照,不论从行气、结体及用笔上看,都十分相似。



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大图欣赏


1.png

王羲之

王羲之

书圣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代表作有《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7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评论

欢迎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