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智永草书《久别帖》

名家书法 智永

智永,会稽人,善书法,尤工草书。为王羲之七世孙,王羲之第五子徽之之后。山阴永欣寺僧,人称“永禅师”。闭门习书三十年。初从萧子云学书法,后以先祖王羲之为宗。智果、辨才、虞世南均智永书法高足。


隋代智永草书《久别帖》

宋搨大观帖(五)册:隋智永久别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隋代智永草书《久别帖》

隋代智永草书《久别帖》

隋代智永草书《久别帖》

智永草书《久别帖》,钦定重刻淳化阁帖.附释文,民国10年商务印书馆编石印本。

隋代智永草书《久别帖》

隋僧智永书。承足下还来。已久别。欲参慰。为染患不能得往问。眷仰情深。岂此委具。乙两日少可。寻冀言展。若因行李。愿存故旧。今遇贤弟还。得数张纸。劳动幸不怪耳。谨此代申。不具。释智永。

智永

智永

智永和尚(生卒年不详),南朝、隋朝人,本名王法极,字智永,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第五子王徽之后代,号“永禅师”。智永善书,书有家法。将王羲之作为传家之宝的《兰亭序》,带到云门寺保存。云门寺(原名永欣寺)有书阁,智永禅师居阁上临书20年,留下了“退笔冢”、”铁门槛“等传说。智永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他创“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所临《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广为分发,影响远及日本。即使现在,依然是书法学习的经典教材。

►2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评论

欢迎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