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唯一楷书传世真迹《郎官石柱记》

名家书法 张旭

张旭唯一楷书传世真迹郎官石柱记》又称《郎官厅壁记》,唐陈九言撰文,张旭书。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立,在陕西西安。此石宋时已有刻本。字体取欧阳询、虞世南笔法,端庄严谨,不失规矩,展现出楷书的精妙。拓本帖芯20.2×13cm。上海博物馆藏。


《郎官石柱记》是张旭存世的唯一楷书作品。原石久佚,传世仅王世贞旧藏“宋拓孤本”,弥足珍贵。拓本前后有胡孝思、王世贞、王鏊、翁方纲、钱泳、吴荣光、何绍基等十余人题跋。历来评价甚高。苏轼云“作字简远,如晋宋人。”黄山谷更云:“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古今法书苑》谓:“张颠草书见于世者,其纵放奇怪近世未有,而此序独楷书,精劲严重,出于自然。书一艺耳,至于极者乃能如此。其楷字概罕见于世则此序尤为可贵也。”明赵涵《石墨镌华》谓此记“笔法出欧阳率更,兼永兴,河南,虽骨力不递,而法度森严。”有赞云:“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

“长史真书《郎官石柱记》作字简远,如晋宋间人。”如《集古录》云:“旭以草书知名,而《郎官石柱记》真楷可爱。”黄庭坚云:“长史《郎官厅柱记》,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苏轼云:“今世称善草书者,或不行真行,此大妄也。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今长安犹有长史真书《郎官石柱记》,作字简远,如晋宋间人”。

1.png

《广川书跋》也说“……及《郎官记》则备尽楷法,隐约深严,筋脉结密,毫发不失,乃知楷法之严如此。失守法度者至严,则出乎法度者至纵。世人不知楷法,至疑此非长史书者,是知骐骥千里,而未尝知服襄之在法驾也。” 《古今法书苑》谓:“张颠草书见于世者,其纵放奇怪近世未有,而此序独楷书,精劲严重,出于自然。书一艺耳,至于极者乃能如此。其楷字概罕见于世则此序尤为可贵也。” 这些评述,也从另方面说明了书法艺术中楷和草、严和纵的辨证关系。只有真生行,行生草。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


    《宣和书谱》中评说:“其名本以颠草,而至于小楷行草又不减草字之妙,其草字虽然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者。”此序楷势精劲凝重,法度森严,雍容闲雅兼而有之,是张旭存世的重要楷书作品。


张旭唯一楷书传世真迹《郎官石柱记》


张旭唯一楷书传世真迹《郎官石柱记》

张旭

张旭

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张旭出生于一个门第不低的家庭,曾向堂舅陆彦远学习书法,学有所成后为吴道子、颜真卿等钦慕;年长后通过应举或荐举、征辟而入仕,释褐为常熟县尉;先后任左率府长史、金吾长史,因而被世人称为“张长史”;大约在乾元二年(759年)逝世,享年大约七十五岁。在书法方面,张旭勤于观察客观事物,善于将客观的自然物象与个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起来,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在继承前人书法成就并加以创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艺术在盛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评论

欢迎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