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玉版石拓对照本

名家书法 王献之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玉版石拓对照本


《洛神赋十三行》是王献之传世的小楷名作。《洛神赋》乃三国曹植的散文名篇,王献之喜书此赋,但仅留传从“嬉”字至“飞”字共13行,计250余字。据说,其墨迹在宋代有两本,即晋麻笺本和唐硬黄纸本。其中唐硬黄纸本有唐代书家柳公权的题跋,至元赵孟頫则认为是唐摹本,亦有人认为是柳公权摹本。此本初为北宋周越所得,误以为原迹摹刻,流传于世,后有南宋越州石氏掺入右军笔意的翻刻本。《宣和书谱》载,麻笺本北宋时入内府,后二墨本均佚失而不知下落,仅存刻本传世,但因辗转翻刻较滥,已不足观矣。南宋时,权相贾似道先觅得麻笺本9行,后又得4行,合为13行,刻于苍色石上,美其名曰“碧玉”,故该本被称为“碧玉版本”,又称《玉版十三行》。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玉版石拓对照本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玉版石拓对照本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玉版石拓对照本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玉版石拓对照本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玉版石拓对照本


历代对《洛神赋十三行》艺术价值的评价均高。如刘熙载的《艺概,书概》云:“正以明大令之风,不惟以妍妙胜也。”张廷济《清仪阁题跋》曰:“风神骀荡,气骨雄骏,固以无美不臻。”杨宾也说:“字之秀劲圆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刘或则说:“献之变右军法为今体,宇画秀美,妙绝时伦。”由此可见《洛神赋十三行》的历史地位及艺术价值。

王献之

王献之

王献之(公元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得到宰相谢安赏识,历任本州主簿、秘书郎、司徒左长史、吴兴太守,累迁中书令等职,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他先后迎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妻,嫁女于太子司马德宗(晋安帝)。太元十一年(386年),病逝,时年四十三岁。安帝时获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为“宪”。

►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评论

欢迎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