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行草书法作品《鹅群帖》七种

名家书法 王献之

王献之行草书法作品赏析《鹅群帖》七种,东晋王献之所书翰札,为王献之著名法帖。宋代《淳化阁帖》收刻。原作墨迹不可考,有宋代米芾临本。历代书法名家多有临摹,如元代鲜于枢,明代邢侗、王铎,清代傅山等。


《鹅群帖》草、行相参,随兴变化,不主故常,笔画连绵相属,气势奔放洒脱,毫无顾忌,正体现出献之豪放不羁的性情与功力相生相发的高度结合。《鹅群帖》此帖传为宋临本,点画如挺竖、蟹爪钩,字势峻傲,重心摇撼向下的行气特征,颇合米芾家法。线条轻重,字之大小皆悬殊多变,纵敛交互的姿态使形式章法充满纵向穿透力及横向的开拓张力。章法大开大合,数字一笔的挥运令人赞叹。

王献之行草书法作品《鹅群帖》七种

原文:献之等再拜:不审海盐诸舍上下动静,比复常忧之。姊告无他事。崇虚刘道士鹅群并复归也。献之等当须向彼谢之。献之等再拜

王献之行草书法作品《鹅群帖》七种

宝晋斋法帖

王献之行草书法作品《鹅群帖》七种

王献之行草书法作品《鹅群帖》七种

王献之行草书法作品《鹅群帖》七种

王献之行草书法作品《鹅群帖》七种

《鹅群帖》的墨迹本为纸本。钤有“叡思东阁”、“项墨林鉴赏章” 、“平生真赏” 、“南华僊史”、“神品”等鉴藏章。其行款、章法皆与刻本一致。逐字地仔细比较,可以发现,几乎每个字都与刻本有出入,不是笔画形态上不合,就是字势上相左,尤其是第二行的“诸”字,第四行的“崇”字,以及第一 、六、七行皆出现的“献之”,居然在笔画上有增损之别。

王献之

王献之

王献之(公元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得到宰相谢安赏识,历任本州主簿、秘书郎、司徒左长史、吴兴太守,累迁中书令等职,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他先后迎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妻,嫁女于太子司马德宗(晋安帝)。太元十一年(386年),病逝,时年四十三岁。安帝时获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为“宪”。

►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评论

欢迎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